HR:我們只收二本以上統(tǒng)招生?考不上本科是智商問題?

2021-03-23 16:50 湖南君成教育集團

“你們這個學校是三本嗎?”

“對不起,我們只要二本以上統(tǒng)招生”

“考不上本科都是智商有問題的”



 用學歷篩選簡歷提高了hr的效率



以上對話發(fā)生在某線上招聘網(wǎng)站。
應聘者想應聘杭州一家大數(shù)據(jù)公司的產品運營崗位,卻被告知該崗位只招二本以上統(tǒng)招生。
負責招聘的吳先生,像是負責吸引敵軍活力的靶子,赤裸裸、明晃晃的把學歷歧視擺在明面上。
用學歷篩選簡歷或許已經(jīng)成了hr選人的一個潛規(guī)則。
特別是大公司,每天收到大批量的簡歷,如何更快的篩選自己想要的人才?
一份一份簡歷看過去固然尊重了每個求職者,但是不僅費時還費力。
小學數(shù)學就學了,“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”,hr的本職工作就是為公司找到適合的人才。
通過學歷篩選簡歷是對那些非名校出身求職者的不尊重,但是hr的效率卻大大的提高了。
解一些一元二次方程的**解是代入法,用學歷篩選簡歷則是hr選人的**解。
這么來看,其實這位“吳先生”的做法沒錯。
他錯就錯在,不該把學歷上的劣勢上升為人身攻擊,展現(xiàn)自己的優(yōu)越感。



 2020年的985畢業(yè)生占比1.66%



這個社會就像是一個金字塔,必然有人處于頂端享受**的資源,也有人于金字塔的最底層想要一層一層往上。
郝景芳的《北京折疊》講了這么一個故事:北京按照階層被分成了3個空間,生活在第三空間的垃圾工老刀,為了讓自己的養(yǎng)女可以接受教育,穿梭于3個空間之中送信。
這本小說其實就是一個隱喻。
現(xiàn)實生活中,教育資源存在地域差別,各個省份的高考錄取率有高有低。
2020年874萬應屆畢業(yè)生里,985畢業(yè)生占比只有1.66%,211畢業(yè)生也只有區(qū)區(qū)3.11%。



而985/211高校的錄取人數(shù)是有限的,2020年,能考上本一院校的人數(shù)占高考人數(shù)的15%。

按照這名“吳先生”的說法,豈不是那大半的人都“智商有問題”?
高考于很多人而言,只是人生路上**個重要的分叉口。
有些人能夠順利的被名校錄取,也有人大學四年后通過考研逆風翻盤。
能考上名校是一個人十年寒窗苦讀里自律、刻苦、好學的表現(xiàn),但并非成功的**標準。
三百六十行,行行都有翹楚。
在讀書這個領域輸了,不代表在文學、表演、繪畫、音樂等其他領域也一定會輸。
說到底,一個人最后是否成功,看的是他對某件事情是否具有深刻的興趣,并為此進行了何種程度的探索和努力。



 學歷不是成功的衡量標準,努力才是



最近白敬亭還有許魏洲主演的雙男主劇《榮耀乒乓》頗有熱度。
于克南就是“天賦型”選手,父親是前乒乓球國手,有資源也有經(jīng)驗,拿遍了少年組的**。

與之形成對照組的徐坦,小時候為了抑制哮喘,才在爺爺?shù)墓膭钕麻_始學習乒乓球。
與于克南走到哪都有鼓勵、鮮花和掌聲不同,徐坦受到的是“你集訓一年也比不上我”的挑釁,母親勸他放棄追夢的勸阻。

畢竟,所有人的最終目標都是拿**,但是**只能有一個,拿**的幾率是一千五百萬分之一,大部分人只能成為那個作為點綴的分母,而不是那個****的分子。



拿**難嗎?很難。
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難嗎?當然難。
但是,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之低,根本輪不到拼天賦。
像于克南那種“天選之子”是少數(shù),像徐坦這種“兵乓沒有選擇我,但我可以選擇乒乓”,靠努力逆風翻盤的人更是鳳毛麟角。
更多人是那個在集訓中選擇放棄的林昊之,被現(xiàn)實擊潰之后醒悟過來:
以前我覺得自己就是哈利波特。后來才發(fā)現(xiàn),我連面對伏地魔的資格都沒有。



這也是為什么優(yōu)秀者寥寥的原因。
即使知道堅持到第三天晚上就能成功,大部分人在第二天中午的時候就已經(jīng)失去了堅持的念頭。
但是,只有于克南還有徐坦這種能沖刺**的人才是成功的嗎?
并非如此,能認清自己的短板并及時放棄的林昊之,也許無法獲得那種鮮花錦簇的成功,卻可以當個乒乓球教練,也可以尋找其他自己感興趣的東西。
如果只有拿到**、考上名校才是成功,那我們大部分人都是loser。
亚洲色欧美色国产综合色,国产大学生三级在线视频,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,欧美不卡在线观看